796 争议漩涡

七七家d猫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大戏骨最新章节!

    “时代周刊”的艾米-尼克尔森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判,即使是蓝礼的表演,都没有能够让她回心转意,最终,她给出了“1.5/4”的分数,在满分四分的评分标准之中,仅仅给出了一点五分。稍稍比“村之声”好一些,但也依旧是杯水车薪,根本没有太大差别。

    先是“时代周刊”,再是“村之声”,在这之外,批判的声音还有大把大把。

    “娱乐周刊”的影评人丽萨-施瓦茨鲍姆,她从来就没有喜欢过蓝礼。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因为康奈尔-麦格雷戈的关系,似乎整个“娱乐周刊”对于蓝礼都充满了敌意;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蓝礼此前的几部作品之中,丽萨都难以给出好评,最多也只是批评的力道弱一些而已,这一次抓住了如此难得的机会,她又怎么可能会错过呢?

    “结局是一个典型的反高潮,正当每一位观众都以为事情不能更加糟糕的时候,托尼-凯耶给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击:这部电影远远还没有达到谷底。”

    嘲讽十足的话语,火力全开,不带一个脏字,却已经把“超脱”骂得狗血淋头。

    “整部电影的主题含糊不清,前半段是一个’死亡诗社’的故事,中间段是一个’远离赌城’的故事,后半段却又是一个’洛丽塔’的故事。归根结底,托尼-凯耶这部关于郊区高校的电影,却讲述了一个可爱老师的小小烦恼,以及那个爱上他的女孩的故事。

    蓝礼-霍尔无疑是惹人喜爱的,在这部作品之中的造型和面容,达到了魅力值的巅峰。那些喜欢’暮光之城’的少女们应该会喜欢这部作品。”

    嬉笑怒骂、尖酸刻薄、嘲讽奚落,丽萨对“超脱”进行了全方位的攻击,并且最终以“0.5/4”的评分画上句点,彻彻底底地将这部作品钉上了耻辱柱,同时也成为了蓝礼职业生涯的最低评分。可以看得出来,丽萨十分满意自己的影评。

    作为一个艺术电影节,柏林始终坚持着开放所有批评和赞扬的原则,艺术的本质需要探讨、需要分享、更需要批判,只有这样,“创作”的过程才能不断激发灵感。消灭那些反对的声音,只留下那些赞美的声音,那么只能永远原地踏步。

    所以,“超脱”首映式落幕之后,官方场刊之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评论,几乎可以说是怵目惊心。

    “滚石”,“1.5/4”,“‘超脱’以一种业余而粗暴的手法,将一颗棺材钉刺入了圣经之中,但整部电影的讨论却是如此空洞、如此虚无、如此乏味,以至于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今日美国”,“2/4”,“这部电影拥有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蓝礼-霍尔的表演带来了灵魂洗礼般的震撼,再次奠定了新生代演技领跑者的地位,娜塔莉-波特曼应该感受到威胁了;同时,这部电影沉浸在了一股无法忽略也无法抗拒的空虚之中,犹如站在一元店的废墟里,甚至不知道应该拯救什么,亦或者是……值得拯救吗?”

    “综艺”,“1.8/4”,“托尼-凯耶的大胆尝试无疑是令人钦佩的,他挖掘出了蓝礼-霍尔的更多潜能,再次向人们展现了顶级演技的实力,其中至少有三场戏是影帝级别的,而剩下的每一场戏都绝对是提名级别的;但,在此之外,凯耶对于故事的推进和发展,却失去了控制,缺少了情感羁绊之后,一切喃喃自语都变得如此空洞乏力,所有的独白似乎都缺少了指向性,沦为空中楼阁。”

    虽然说,作者电影总是备受争议的,许多电影经过三十年、四十年的沉淀之后,依旧是毁誉参半,喜欢和厌恶的极端情绪也依旧清晰分明;但是,“超脱”所承受的抨击却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各大权威媒体纷纷给予了超低评分加恶言相向,在一夜之间,几乎将“超脱”推向了无法翻身的万丈深渊。

    恍惚之间,首映式之上的观众掌声和提问狂潮,似乎从来都不曾发生过。但,这也恰恰是柏林电影节的魅力之一。争议越大,讨论越多,对峙越猛,反而是电影受欢迎的征兆。

    那些乏善可陈的电影,没有人愿意讨论;那些赞誉如潮的电影,所有迹象都表明要拿奖了,反而备受冷落,往往最终无法登顶;那些剑走偏锋、风格独特的电影,赞誉和批评齐飞,却最能够激发起电影爱好者的狂热。

    每一个人都渴望观看这样的电影,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和理解,然后与其他人交流意见,哪怕是争吵到面红耳赤也在所不惜。辩论,对峙,博弈,思想碰撞,这才是艺术的乐趣。

    “时代周刊”,“村之声”,“娱乐周刊”,“滚石”,今日美国“,综艺”,一共六家媒体,在“超脱”首映式结束之后,给予了差评;但在这之外,还有九家媒体,观看完电影之后,纷纷以好评做出了回应,异口同声地认为,这无疑是今年柏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银幕”,这是一本来自英国的权威电影专业杂志,它在欧洲的地位堪比“综艺”、“好莱坞报道者”在美国的业内位置,而且只高不低。

    这本杂志每年都会与欧洲三大电影节合作,推出官方场刊,在场刊之中,首先他们会邀请六到九位专业影评人——这些影评人也得到电影节的官方认可,对电影进行打分,评出场刊评分;其次,他们还会邀请自己的专业影评人以及欧洲其他专业影评人,为电影节之上的作品撰写影评。

    当然,在“银幕”的官方场刊之外,其他杂志也会推出自己相对应的评分统计,只是没有得到电影节官方认可,权威性和传阅度都有所不及罢了。

    始终保持客观、权威、专业、艺术,这是“银幕”杂志取得成功的要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银幕”关注电影行业的所有动态,艺术作品和商业作品都不例外,但相对而言,艺术作品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好莱坞作品得到了瞩目程度则稍显逊色,甚至比不上中东或者西欧等偏远小国的艺术创作。

    第一时间,“银幕”发布了影评,送上了赞誉,这也为“超脱”的争议漩涡奠定了整体基调。

    “这也许是自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Truffaut)1966年的那部’华氏451度’以来,关于教育问题最优秀的一部作品。”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最伟大的导演之一,生涯第二部作品“四百击”流芳百世。“银幕”杂志以“华氏451度”来衡量“超脱”,这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类比。

    “特吕弗以写实而诗意的手法展现了阅读的重要,这将会成为历史前进、社会更迭的火炬,照亮人类社会的虔诚;而凯耶则以逆反的视角讨论了教育的重要,在生存、财富、名誉、地位之外,教育赋予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思想。

    选择自由的思想,追逐梦想的思想,安逸生活的思想,创造财富的思想,成就自我的思想。教育,给予了每个人选择的权利。

    但在当代社会之下,人们却忽略了’思想’的核心,而将教育沦为财富和名望的踏脚石。这是社会的退步,也是历史的悲哀。”

    “银幕”杂志的资深影评人安东尼-雷恩(Anthony-Lane),犀利地道出了托尼-凯耶的创作意图和核心思想,随后进一步对导演、对演员进行了评论。

    “凯耶选择了近乎纪录片的拍摄方式,还有近乎神经质的镜头视角,扭曲而矛盾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每一个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空虚;胶片质感的电影画面和生涩朴实的学生演员,进一步混淆了现实与电影之间的界线,以半真实的手法记录下生活的片段,呈现出了一种迷茫而困顿的状态。

    这是现实的状态,这是教育的状态,这也是生活的状态。任何一位观众,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感觉到虚无、混沌和茫然,甚至是反感和厌恶,乃至于刺痛某部分教育相关人群的心理,那么,凯耶的目的达到了。”

    可以看得出来,安东尼不仅仅对托尼表示了支持,而且还暗暗讽刺了一番那些反对批判者们,一箭双雕。作为“银幕”的官方御用影评人,安东尼的态度着实是耐人寻味,更何况,这还不是结束。

    “在导演之外,年轻演员蓝礼-霍尔奉献出了职业生涯最佳演出——不久之前,他所主演的’爱疯了’依旧成功折服了每一位观众。

    在凯耶那粗粝而原始的镜头之下,霍尔剥离了所有的修饰和雕琢,大巧无工地回归到表演最基础的位置:情感。一切的表演都是如此简单,却又是如此精妙,举手投足之间的戏剧张力,打破了次元墙的封锁,将导演的意图和剧本的核心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落到最后却又看不见任何痕迹。如此表演,让人想起了’女王’之中的海伦-米伦。

    但问题就在这里,霍尔仅仅只有二十二岁。

    选择一个观看这部电影的理由,蓝礼-霍尔;选择两个理由,蓝礼-霍尔,蓝礼-霍尔;三个理由,蓝礼-霍尔,蓝礼-霍尔,托尼-凯耶。”

    “银幕”杂志的赞誉,这是全方位的,从导演到演员,从剧本到内核,一举将“超脱”推向了巅峰行列,作为柏林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安东尼的影评,毋庸置疑地成为了首批评论的领军人物,“3.8/4”的评分,更是将这场争议狂潮推向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