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谋篇第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

姜尚 鬼谷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最新章节!

    “谋”就是施展谋略、计策。俗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就是谋。凡事在做之前都是需要谋略的。有了谋略,做起来才会变得更加容易。谋的运用,也是分等级的,即上、中、下三种谋略。上谋可以说是最高明的谋略,中谋次之,下谋是不得已才使用的谋略。三种谋略相互配合,相互辅助,就会产生奇谋。

    奇谋一般都是在暗中进行的,如果谋略成功了,要在公诸天下后夺取胜利的果实,也称为“阴道而阳取”。鬼谷子认为,计谋的运用,公开的不如秘密的,秘密的计谋才会让大家感觉是奇谋。

    如果将这篇中的谋略内容与其他篇中的谋略技巧加以归纳,就是说谋略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谋略。比如对于轻视钱财的人,就不要拿钱财利诱他。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①。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②,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万事一道,而百度③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④;智者达于数,明于理⑤,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⑥,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⑦也。故圣人之道阴⑧,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⑨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彀远近之义。

    ①三仪:指对上智、中才、下愚而言。

    ②拥:堵塞、遮掩。

    ③百度:指各种法度。

    ④据危:据守危险之地。

    ⑤达于数,明于理:通达数目,明白事理。

    ⑥摩而恐之:经过揣摩研究予以恐吓。

    ⑦制命:命运被人控制。

    ⑧圣人之道阴:圣人的行事原则隐秘。

    ⑨中正:正直。

    凡是给别人筹划计谋都会有一定的法则,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以便探究实情。弄明白真相,就可以确立“三仪”的标准。所谓的三仪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生出奇谋。这样制订出的奇谋是没有阻塞,顺从事理,不被遮盖,所向无敌的,这是自古以来就被遵循的。所以郑国人上山采玉的时候,都会带着司南出去,就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干、测定能力、揣测实情也是行事的指南。

    凡是观念相同、感情亲密的人一起谋事,大家都可以成功;兴趣相投但是感情疏远的人一起做事,只有部分人能从中得到好处(而另一部分人得不到利益);凡是恶习相同而感情亲密的人一起办事,一定会同时得到恶果;凡是恶习相同感情却疏远的人一起谋事,部分人会受到损害。所以说,能够相互带来利益的话,关系就非常亲密;反过来,如果相互牵连受到伤害,关系就疏远。这是有一定规律的事情。同时,这也是判断异同、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所以,墙壁倒塌是因为有了细小的裂缝,树木折断是因为有了小的疤痕,这便是墙和树干的分界之处。由于事端是自身渐渐变化引起的,而且事端又会生出谋略,谋略需要计划,计划需要议论,议论导致游说,游说就有进取,进取就生退却,退却就形成制度,由此事端得以控制。可见,各种事物的道理是一致的,各种制度也都有一定的规则。

    一个道德仁义的君子是不会重视钱财的,所以不能用金钱去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财资;一个勇敢而果断的壮士,是轻视困难的,所以不能用困难去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险的地方;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能用诡计去欺骗他们,反而要跟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去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的仁德、勇士、才者的“三才”。因此,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被恐吓,贪婪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事情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因此,由微弱积累而成的是强大,由不足积累而成的是有余:这就是道术得以实行的原因。

    针对那些表面亲近内心却十分疏远的人进行游说,要从内心下手;而对那些表面疏远内心亲近的人游说,要从外部下手。因此,要根据对方疑惑的地方随机改变游说的内容,根据对方的表现来顺应他的意愿,根据对方的说辞确定游说的重点,根据对方的形势适时征服对方,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权衡利弊,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设法排除。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验之后加以响应,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搅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做计谋。运用计谋,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党,结成亲密的朋党就会没有间隙。正规的策略不如出其不意的计策,出其不意的计策往往不能阻止,直到胜利。所以向君主游说的人,一定要先跟他谈论奇策。同理,对人臣进行游说时,一定要用得隐蔽。

    关系很亲密但是说话见外的人,就会被疏远;关系疏远但说话密切的人,自身就会有危险。不要拿别人不乐意接受的东西强行地让别人接受;不要拿别人不熟悉的事情去说教别人。他人有自己的爱好,可以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迎合他;如果对方讨厌什么,就要加以避讳,避免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要用暗地讨好的办法换取公开的回报。要想除掉某一个人,就要先放纵他,让他胡作非为,自己却不去提醒,以便寻找把柄,日后找机会一下子除去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把内心的喜悦表现于脸上,也不怒目相视的人,可以托付机密大事。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重用;对于了解不够透彻的人,深谋远虑的人是一定不会用他的。所以说:“办事最重要的是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控制。

    ”控制别人的人是手握大权的控制者,被人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因此,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藏不露,而愚钝的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有智慧的人办事比较容易成功,没有智慧的人办事则比较难成功。由此看来,国家一旦灭亡了就非常难复兴了,国家一旦骚乱就非常难安定了,所以顺应规律、看重智慧是很重要的。智慧是用在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大多数人所看不到的地方。在智谋施展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自己去实行;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一些事情,让别人去做。古代先王推行的治国之道贵在隐秘。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法则在于隐与匿,并不是仅仅简单地讲求忠诚、信守、仁慈、义理,还得合乎不偏不倚的正道。”假如能够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意,就可以跟人谈谋略。如果能体悟到这些,就可以懂得驱使天下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