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铁骨是怎么炼成的最新章节!
参加完复试,出了考场,门口的工作人员重新验看了杨文斌的工作证、准考证,留下了他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
这样复试也就结束了。
杨文斌订的是晚上的车票,现在上午就复试完毕,剩下的半天时间,就归自己支配了。
正好,京城也很久没有来了,他正好借机去逛一下京城。
对于京城,杨文斌还是熟悉的。
在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父亲曾经带着他来过京城。
在他的印象里,京城好大。
而在他的印象中留下最深的记忆,一个是故宫,另一个就是颐和园。
那次,父亲带他来到了天安门,进了故宫,看到气派的宫殿,回廊遍地的后宫,以及巍峨的假山,真的是见了世面。
但是,在他儿时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却是珍宝馆。
珍宝馆里面,有那么多的琳琅满目的珍宝,什么瓷器啊,玉石啊,金银啊,珠宝啊,还有钟表啊,等等。
那时,他想,如果自己拥有其中的一个就满足啦,因为每一件珍宝都是价值连城的。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颐和园。
父亲领着他,在颐和园的长廊里面穿行,他感觉长廊也太长了,怎么干走也走不到头,腿都累软了。
而长廊上方的檩条上,则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的,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好象还有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由于军事科学研究院离颐和园、圆明园比较近,杨文斌决定先逛一下颐和园和圆明园。
杨文斌上了就近的公交车,行驶了大约两站地,就到了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儿的南门儿。
一进门,杨文斌就看到一条巨大的铜牛雕塑,伫立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说明上写着为镇压水患而设。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走过金牛,就是十七孔桥了。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
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
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过了十七孔桥,就到了龙王庙。
南湖岛上最著名的建筑要数龙王庙了。
过十七孔桥,踏上南湖岛,迎面是一座牌坊,走到近前,右侧就是龙王庙。
龙王庙坐北朝南,院落不大,但是庙前小广场南、西、东三面却都立着牌坊,这可是在所有龙王庙中规格最高的了。
封建社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凡在水边都建有龙王庙。
南湖岛上的这座龙王庙始于明代,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
龙王有四海龙王之说,因昆明湖原有西湖之称,所以,这里供奉的龙王是西海龙王敖闰,称号为西海广润王。
据说,当年京城久旱不雨,昆明湖干涸,嘉庆帝从圆明园来到龙王庙拈香祈祷,向龙王祈雨。
事有凑巧,礼毕回圆明园,尚未坐定,就雷声隆隆,不久便大雨倾盆。事后,嘉庆帝亲笔改题祠额为”广润灵雨祠“。
出了龙王庙,杨文斌坐上了游船,荡波在昆明湖上,观赏对面之秀色美景。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
站在游艇上,南望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湖中有一道堤坝,自西北逶迤向南,堤上桃柳成行。
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堤坝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
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传说,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偌大的昆明湖上,“湖光山色水潋滟”,真是一幅休闲的好地方!
过了一会儿,游艇到了北面的石舫边,杨文斌随着乘客们一起下了船。
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其实就是装饰点景的一条大石船,亦名为“清宴舫”。
传说,其前身,是明朝“圆静寺”内的一处“放生台”。
所谓“放生”,简要可谓释放鱼虾之类的动物。
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皇帝都要陪着他的生母孝圣皇太后到“圆静寺”内的一处“放生台”进行放生,以表他们从善之心。
久而久之,乾隆皇帝就由水联想起了魏征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来想去,认为这句名言,尽管是非常有道理,亦可勉励朕注意处理好水与舟的重要关系,但亦使朕心理上总觉得这句名言,亦还包含有不吉祥的一面,亦是使朕犯忌的,怎么办?
乾隆皇帝琢磨来琢磨去,想起了圣祖康熙皇帝讲究避讳,普天下人凡是遇到书写“玄烨”二字时,都写成为缺笔字“”,以及将“玄”字改写成“元”,例如将《千字文》的首句“天地玄黄”,给改写成为“天地元黄”,将“皇宫”(俗称)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给改称为“神武门”,以示避讳,以示尊崇世祖康熙皇帝。
那么,我乾隆皇帝为何不大破大立,将“放生台”改建成为一条大石船放在水里呢?
这样,就可一举两得了,既能提醒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则又有示意“水只能载舟而不能覆舟”,使我大清江山永固。
相传石舫最初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登上石舫,杨文斌想起了“中华美”那首歌:
“过去我们有许多许多世界之最,
四大发明有口皆碑有口皆碑,
长城运河把地球点缀,
还有昆明湖边的石舫默默地忍受着雨打风吹。
如今我们不再气馁不再沉醉,
好汉都有当年勇,当年勇,
也有过辛酸痛苦的泪,
记住流逝的千折百回,千折百回,
迎着时代流云奋起直追,奋起直追,
中华前程无限美,
……”
杨文斌嘴里哼唱着这首中师时学的歌曲,心想:“经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被人欺侮而不敢回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然后,他折而向北,从万寿山西麓向上攀登,途中浏览了画中游,智慧海,佛香阁,排云殿,景福阁,多宝塔。
接着折而向西,到苏州街再折而向东,向北,向西,到了北宫门。
稍事休息,杨文斌又换乘公交车,约半小时的车程,到了圆明园。
圆明园由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三部分组。
杨文斌游历了缩微景观,黄龙阵,西洋楼,大水法,远瀛观等处。
大水法遗址是圆明园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
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
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京城时将圆明园进行了浩劫,并放火焚烧,今仅存大水法、远瀛观的几个大理石石柱屹立在那里,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
游览圆明园后,心情尤不平静。
同为皇家园林,颐和园与圆明园有相同的悲惨命运。
英法联军无恶不作,一把火焚毁了颐和园和圆明园。
颐和园被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建了,而圆明园却永远无法重现了。
悲哉,喜哉!
老佛爷当年也未想到,她所居住的地方现在已被开辟为景点,供游人瞻仰,怀念吧!
功哉,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