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第657章 如何才能做到《逍遥游》之一

我说那个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庄子的故事最新章节!

    庄子《逍遥游》的第一部分讲的就是境界、高度。境界的不同、看待事物的高度不同,我们就会有不同地人生。境界、高度不同,我们就有不同地人生感受。

    庄子《逍遥游》的第一部分是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始,到“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

    什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不过是庄子在寻子的路上在漠北苦寒之地看到的冷空气来袭。然后借用一本叫《齐谐》古书上写的故事来形象包装一下。

    只有亲身经历,才有发言权。传说中冷空气是从北方的某个地方来的。庄子虽然没有找到“北冥”之地,但他相信,《齐谐》这本古书上写的,是有一定根据的。

    还有!庄子去过吴越,到过海边,亲身经历过台风。

    在《逍遥游》里,庄子不是来写冷空气或者是台风的,而是以这个来作比喻,来说事。主要是为了讲天地变化的威力,无法抗拒的力量。什么“鲲”什么“鹏”,都是用来说事的,用来作比较的,用来讲境界、讲高度的。

    有了鲲鹏这个庞大无比的家伙作比较,就能显示出后文出现的蝉和小斑鸠这些小家伙的小。

    鲲鹏之大,有它大的境界和高度,有它的基础。写完了鲲鹏之大,马上就写鲲鹏的大是有它的基础的。

    所以!就有了这么一段文字介绍: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其实!这一段是在告诉我们,要想逍遥人生,像鲲鹏那边自由飞翔,俯视天下,你就必须站在道的高度上来看待世事和人生。

    这是基础!

    你不站在这个高度上,你就是“蜩与学鸠”,你就不能理解鲲鹏为什么要那样?你就不能理解道家,你也就无法飞翔在天空中俯视天下。

    道家认为: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客,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人与万物一样,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

    有了这种指导思想,我们的人生就已经很明确了。活着就是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任务,追求多余的东东,追求影响生命安全的东东,追求暂时快乐而以后痛苦的东东,追求影响我们快乐的东东,都是错误地。

    我们只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已,为了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而已。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追求多余的东东,追求影响生命安全的东东,追求暂时快乐而以后痛苦的东东,追求影响我们快乐的东东”呢?

    放下多余的东东,好好活着,完成我们这一次生命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

    如果我们不能站在这个高度、境界上看待人生,对待生活,那么!我们就逍遥不起来。那么!我就变成了“蜩与学鸠”。

    蜩与学鸠它们认为它们的人生很好:“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你鲲鹏的人生有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那样地?有什么意思呢?还九万里呢?

    其实!《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这一段,讲的是观念。如果我们不改变观念,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人生观点、处理方法是对的,那么!我们就只能永远是“蜩与学鸠”,就不能成为鲲鹏,就不会明白鲲鹏之志,就不会有逍遥人生。

    观念的不同是由我们的智商和见识、接受的教育不同而决定的。

    观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让一个人改变观念。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比较!类比思维。就跟米国的法律一样,没有这方法的法律可以用相似的案例来作裁判根据。

    所以!这就有了如下一段文字: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是:

    小智无法跟大智比,短命无法跟长寿比。

    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

    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

    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

    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传说中最长寿的人是彭祖,彭祖活了七百来岁,我们要是与他相比长寿,怎么比?

    其实!生命就一个过程而已!长寿与短寿又有什么区别?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就等于完成你的使命了,有什么可比的呢?

    庄子讲这一段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从中作出比较,感悟万物的生命过程,人的生命过程跟万物一样,无论长寿与短寿,都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

    人与万物一样,都只是一种适时而生、不适时而亡的物种。当人类不适宜在地球上居住了,当人类与其他物种一样,到了灭亡的时候,当人类不存在了,人类与人类创造的所谓的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所谓地文化,都将随之而去。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文明、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说那么远了,就说眼前。当我们死了,我们追求的一切对于我们还有什么用呢?

    活着!才是我们追求的,多余的东东,多余地追求,都没有必要。快乐地活着,才是我们追求的,多余的东东,多余地追求,都没有必要。

    庄子《逍遥游》的第一部分,讲的就是境界。境界的不同,我们看待人生的观点就不同。只有我们站在道的高度上,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地逍遥游。

    不然!我们就是蹦达在草丛、树木之间的“蜩与学鸠”。我们的人生境界,所看见的世界就有限!

    就拿现代社会的人来讲,有不少人跟“蜩与学鸠”又有什么不同呢?他们认为能挣到钱,拥有财富和荣耀,那就是人生。尽管在挣钱的时候不择手段,背后被人骂无耻或者可怜。荣耀也只是表面上的,背后被人骂是假的。可他们认为这就是人生,他们要的是结果,是表面的东东:他们拥有了财富和荣耀。

    看见别人追到美女、帅哥,(看见别人养小三、小白脸)他们(她们)也去追求,认为这就是人生。

    看见别人有车有房、换新车换新大房,他们也去追求,认为这就是人生。

    看见别人钻了政策的空子,或者是挣了昧良心钱移民去了国外过暂时的享乐生活,他们也去追求,认为这就是人生。

    看见别人拍几千几万元的婚纱照,她们也要去拍,认为这就是人生。

    看见大街上流传流行什么款式的衣服了,别人穿什么新款式了,自己明明没有能力去买,也不缺衣服穿,可还是要想尽办法去买,他们认为这就是人生。

    例子就不用一一例举了,如果我们认为那就是人生的话?那我们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