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势如破竹

碑塔城主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东厂督公最新章节!

    当明军穿过垮掉的城墙进入城内以后,城内的守军才零零星星地从各个残垣断墙后头冲出来,举着刀嘶吼着朝明军杀来。

    这些人都已经被震耳欲聋的炮弹轰懵了,而且冲出来的时候根本没任何战术和阵型,遇到整齐有序、武装到牙齿的明军根本就不堪一击。

    阿赫木旦制度的好处就是亦农亦兵,他们打仗的武器都是自制的,粮食都是自带的。训练也大都是自发的,这可以大大减轻国家的军备负担,

    但是劣势也同样明显——既然还要兼顾种地,就不可能是职业的兵,而非职业的兵战斗力肯定就不如职业的兵。

    这点从明军类似的卫所制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遍及天下的卫军、屯田军号称百万,结果愣是打不过八旗几万兵,原因就在于此。

    再加上他们上来就被火炮一顿轰,轰得到处找掩体躲避,队伍早已不成样子了,就这样的兵,碰上明军这些百战余生的精锐,可以说如同一群绵羊遇到了一群狼。

    明军打得十分轻松,就凭前边的盾兵一顿冲就把对方冲的七零八落,随后就是一边倒的碾压。

    鲜血横飞,惨叫连天,装备简陋甚至在明军看来有些原始的阿赫木旦兵一个倒下,地上很快铺满了一层又一层的尸体。

    不出预料,北面的阿赫木旦骑兵很快杀过来了,虽然他们明知已被明军发现,但是战术早已布置下去,此时他们要是不过来救援,连同他们的亲属在内,很可能都会被全部处死。

    于此同时,原本埋伏在山上的约两千阿赫木旦士兵也杀了下来。

    负责阻击背面骑兵的祖大寿一声令下,十几个早已列好的拒马阵立刻枪尖朝外,严阵以待地封锁了从北到大光城的这段路。同时,三百重骑兵也埋伏在一侧,随时准备机动支援。

    “杀!杀!杀!”

    明军整齐而雄壮的吼声响彻天际,振聋发聩。

    轰隆隆,哗啦啦!

    阿赫木旦骑兵很快与拒马阵相接。

    冲在最前面的骑兵装备了较厚的甲,凭借速度优势猛冲过来,登时有几个靠前的明军被踏翻在地,不过这些明军都顶着盾,虽被撞翻却不过受伤,鲜有死者。

    但只要是冲进拒马阵的骑兵,都全部被明军长枪捅成筛子了。不用说,那些骑兵滚下马之后,迎接他们的也是和战马相同的命运。

    厚厚的拒马阵阻挡了阿赫木旦骑兵的冲势之后,随即按照既定战术开始包围、围剿,很快这些骑兵发现他们陷入了长枪兵的汪洋大海之中。

    冲锋一下子变成了突围。

    平心而论,这些骑兵大都不是新兵,他们经历过和暹罗以及洞乌各地方武装的战争,他们是洞乌如今能得以统一的重要力量。

    他们也看到过类似的拒马阵,但凭经验他们认为,只要前方重骑兵一冲,绝大多数拒马阵都能冲开。

    但是他们忘了,这支军队来自于强盛的大明,来自于击败了八旗兵,甚至不到一年就灭了大金国的大明。

    虽然都是拒马阵,但无论是阵内士兵的个人武力、训练、经验还是士气,都不是洞乌原先地方上的杂牌,或者云南边境的大明卫所军杂牌,或者暹罗小国的那些士兵可以比拟的。

    又是一场碾压!

    战马哀鸣、骑士惨叫,无数明晃晃的长枪如凛冬刺眼的阳光一般闪耀,只有飞起的鲜血才能与这种光芒媲美。

    两千骑兵就这么被击溃了。

    而从山上下来的两千阿赫木旦步兵,同样遭到了三千明军的强力横扫。

    战斗仅仅持续一个一个多时辰,明军就顺利攻下了大光城。

    此役,明军仅损失了约一千三百多兵力,就全歼了大光城约一万二的守军——包括俘虏了两千多人。

    随即,明军进城休整。

    而就在秦书淮进攻大光的时候,李定国也率领三万大军,由暹罗边境出发,朝洞乌东南部重城高加力发动了进攻。

    高加力的位置十分险要,它距离洞乌都城勃固约180里地,靠近暹罗边境。由于高加力和勃固之间是一个冲积平原,所以几乎一片坦途,没有险地可守——如果一定说要有,那也只有一条宽阔的锡当河了。

    虽然他隆也预计到明军可能从暹罗越境进攻高加力,在那边足足布置了两万重兵,但是这两万兵根本挡不住李定国的三万大军。

    历史上,李定国自己带的大西军在从云桂等地战败退入缅甸后,依然在缅甸横行无忌,硬是给自己占了很大一片根据地。

    而当时他的大西军装备还没现在好,士兵战斗力也绝对比不上现在这支由魔教和武林联军为主力的精锐,要是他还拿不下高加力就有鬼了。

    就在秦书淮攻下大光后的第二天,李定国也以伤亡两千三百多人的代价,攻下了高加力。

    明军可谓势如破竹。

    勃固的皇宫里,他隆王接连接到两封战败的战报后,终于有点慌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当初被他们打得屁滚尿流的明军,现在竟然强悍到了这般地步。

    他更没有想到,自己手上那群横扫洞乌的精锐,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

    甚至,到现在他还在问,明军哪来的那么多新式加农炮,究竟是从哪个西方国家买来的?

    不能说他隆见识短浅,他甚至比崇祯更知道,现今世界有多少强国,有多少新式而强悍的武器。

    但只能说,大明的变化太快了。

    仅仅那么五六年间,这个国家所积淀的财富潜力、战争潜力、制造潜力,就被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完全挖掘出来了。

    在这个信息不通的年代,又有多少远离大明的海外之人能了解这个国家每天都在发生的巨变?

    他隆确实感到了不安,但是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了他绝不会轻易投降。

    作为一代雄主,他绝不允许自己向另一个国家俯首称臣。

    更何况,对方已经打上家门了,这已经不是他称臣不称臣的问题了,而是一桩实实在在的血仇,他怎可不报?

    而就在他与众臣商讨对策的时候,另一个坏消息传过来了。

    “陛下,阿瓦那边传来急报,大批掸族和孟族人在三天前开始暴动,目前暴动的人数可能超过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