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理念不同

荣誉与忠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大秦之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武臣很明显地愣了一下,他心里一瞬间也不知道闪过多少念头,张了张嘴只说了“恩出于上。▲∴頂▲∴点▲∴小▲∴说,”四个字。

    显然了,武臣觉得自己的功劳以目前的官职是低了,只是吕哲是一名君王,不但是君王并且是赵歇的老丈人,他哪怕是心里有怨气也不能说出来。

    恩出于上?这也是列国的特色,也就是说无论某个谁再怎么有才能,只要君王不进行赏识,哪怕是有再大的功劳也永远无法出头。

    任何一个破败的皇朝都是这个国家自己造成,可以是堵住了有才能的人向上的道路,可以是让人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

    汉国立国之后,吕哲对于国策进行过很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对比了一下曾经强盛或者是强盛又转为衰弱的国家,他发现国家想要强盛君王就必须做到“有功必赏”四个字,一旦无法做到有功必赏国家就会急速地衰弱下去。

    很多时候吧,**的国家不一定会亡国,甚至可能会因为官员的**而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绝对不能让人失去向上爬或者是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了,国家的衰弱不会有那么简单,吕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华夏历朝历代的更替借由党争而起。所谓的党争可不单指官员分派斗争,其实也包含了官员因为出身地域互相勾结。例如西汉时期的关西和关东之争,东汉末年开端的西凉派和山东派,隋唐时期的南北官员倾轧,宋朝的文武矛盾,明朝的浙江派和其它地域派。

    一个国家的建立会因为她制定的国策而决定该个皇朝的寿命,吕哲坐上高位之后很有便利的条件查阅史书,然后就是回忆后世发生的例子,他得出几个个结论。

    第一:大统一论必须存在且永世地贯彻下去。以维护国家的一体制。

    第二:皇权不能绝对的集中,皇帝权力过重会将自己视为神灵,那样只会造成除开皇帝之外天下人皆为奴隶的现象。一旦皇帝成为唯一的奴隶主,天下人必将成为围绕奴隶主馅媚;奴隶一无所有也就不存在责任,不能奢望一群没有责任感的人会爱国。更严重的是因为皇权至高无上必将会使人对成为皇帝无比热衷,一旦国家有事不会众志成城地渡过难关,不知道该有多少人盯着那长至高无上的宝座蠢蠢欲动。

    第三:国家利益群体化,毕竟不能奢望一群与国家利益无关的人能够爱护国家,只有人人从国家获得了利益才会自发性地在国家有事的时候出力,就好像是人从天性上必然会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那样。这样一来社会福利制度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命题。

    第四:军权的控制与定义。皇帝应该有自己的亲军。但是国家也必需要有国防军。皇帝亲军自然就是完全听命于帝皇的军队,可以用来自保或者是保护皇族,他们是单纯效忠于皇帝的军队。国防军顾名思义自然就是国家的军队,这种性质的军队效忠的对象应该是国家而不是私人,这里的私人也当然包括皇帝在内。按照现代意识的理解并不复杂,就是存在党卫军也存在国防军嘛,这么做还能形成一种军队的制衡,作为掌权者有哪支军队不听话了可以倾斜向另外那支军队进行强化,使得两支军队又是竞争又是互相提防。缺点就是用在军队上的经费肯定会非常高。

    第五:与文官的扶持和压制。文官的扶持和压制听上去很矛盾,但是扶持文官和进行压制其实并不存在违和感,文官不掌军是肯定的事情,历史上掌握军队的文官不是给敌人送人头就绝对是走上造反的道路。那么扶持只能是地域管理。压制就是将地域尽可能地进行切割细化,形成一种文官掌握资源小,也能产生更多的官位。

    官多不好?那要看是什么官了,宋朝的崩溃是被官员过多而拖累?这样的说法完全就是扯淡。宋朝的商业之发达难以想象。每年税收除开应付国家运作之外都还有结余能够反馈给商贾,钱多到没地方花的时候还要搞出一些例如过冬柴薪钱、传统节日钱,或者是搞什么活动来回馈给国家的平民。因此宋朝无论是词赋还是画上都是一些欢乐场面,说宋朝是因为冗官冗费显然站不住脚。明朝才是被穷死的皇朝,且……天朝十三亿人口养着差不多一亿的官员(含所有铁饭碗公务员)也不还是繁荣昌盛的嘛,更甭提还有数千万的“哗”存在了。

    吕哲思来想去分封制是现阶段最合适的制度,在他这一代想要搞什么绝对的集权除非是举着屠刀一路杀下去,将华夏大地上本来拥有的三千五百万人口折腾掉起码二千万人,杀光敌人之后就该轮到一路追随的那帮弟兄了。

    事实上任何皇帝绝对集权的国家都是这么一个流程,杀到天昏地暗和血流成河,特别是开国皇帝从创业到成功年老体衰最后功臣也需要没有理由也找出理由干掉,也只有坐上帝位后还显得年轻力壮的皇帝才能容纳功臣。特别要说的是……这一个流程不存在任何的例外。

    吕哲若是想要一统华夏就算完事,杀得天昏地暗和血流成河自然是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是在循环华夏一统之后被草原胡人压制的局面。可惜的是他不止想要获得华夏大地的统治权,还要将控制的区域在有生之年不断的开扩出去,因此保留更多的人口成了必要,毕竟现在的生产力与人口挂钩,有足够的人口也才能有充足的兵源。

    拥有目标的人就会知道前进的方向,因此吕哲从来都不介意麾下的出身,管他是根正苗红也好,是什么都罢了,能用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他没想过要将所有利益拦在怀中,也没有口出天宪的**,很清楚当自己说出去的话成为“神言”之后也就是成神的开始,神灵不属于人,人只能是人,一旦人觉得自己是神,那么不是精神病患就是有神经质。而这样的人通常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懂得控制自己的**才有可能走上成功的道路,控制并不是不去追逐**,是对自己的一种理解,从微薄的利益换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利益的分享来团结一批人,做大利益之后团结更多的人群为自己所用。

    武臣能为吕哲所用吗?

    吕哲很清楚武臣曾经的战例,若不是武臣早在王贲第一次率军突袭的时候就该被杀到邯郸城下,不会是秦军兵锋到了晋阳就被挡住。另外在第二次王贲率军攻击邯郸时,又是武臣率军在壶关挡住王贲,这一次赵军不但是挡住了秦军,且武臣还率军逼得王贲不得不断尾突围。

    复立之后的赵军都是什么成份?就是一些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乌合之众。

    武臣能用一群乌合之众守城并不代表什么,有城池作为依托和有足够粮秣的时候,哪怕是乌合之众只要有足够的人数防守并不困难。但是他竟然统率着一群乌合之众在野战中击败了秦军,从某些方面来说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吕哲对冷兵器战争的理解随着几年来不断亲自指挥作战已经十分纯熟,他很清楚能够率领一帮乌合之众打胜仗的将军,该名将军要么是有很独特的人格魅力,要么该名将军就是十分懂得鼓舞士气。

    赵国复立已经有将近八个年头,武臣并不是一开始就投奔复立后的赵国,他最先投奔的对象其实是陈胜,后面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才转投的赵国。

    可能就是因为武臣“出身不正”的关系,赵歇……哦,其实就是陈余和张耳对武臣并不感到信任?也许不是信不信任的原因,该是陈余和张耳要把持赵国的权利(不是权力),因此刻意地排斥哪怕是已经充分展现出价值的武臣。

    吕哲一直在和武臣聊天,汉国这边的文武似乎对吕哲这样的姿态已经司空见惯,赵国那边的文武却是基本用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偷偷地看神态越来越放松的武臣。特别是张耳。

    张耳尽管极力地在控制,可是他的眼眸里怎么都无法掩饰羡慕,至于忌妒和恨倒是暂时没看出来。

    吕哲和武臣聊的事情不是政务,吕哲一开始也就是想看看武臣是个什么样的心态才那么问,之后就都是在谈一些风土人情了。身为赵地人的武臣对邯郸一地很熟,讲起邯郸周边曾经发生的故事远要比赵歇那种“背诵朗读”要生动得多。

    “……秦攻占邯郸之后,对国人(就是住在城池内的市民)进行十抽一杀,起因是(赢)政自幼在邯郸身为质子,不但是贵族,连带国人对(赢)政也充满了苛刻。”武臣说到这的时候很不自然地笑了笑。

    吕哲能想象得出来,其实那也是秦法崩坏的又一个证明,秦国讲究的是无罪不罚,嬴政因为自己的遭遇而进行杀戮,本身就是破坏了秦律的神圣性质,也就等于是亲自动手挖坑,不过埋的却是自己的子孙……(未完待续。。)r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