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软肋

薪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冯晓刚站在一旁,看着程晓东拍武戏。

    和李桉不同,冯晓刚没有插手武戏的意思,他觉得专业的东西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完成,他说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剩下的工作交给程晓东。

    只有和他想法不同的时候,他才和程晓东进行沟通。

    换句话说,冯晓刚对剧组的掌控欲望不强。

    他知道自个不是科班出身,不属于全能型人才,他愿意用合作的态度拍片子,只要提出的意见合适,他就能接受。

    可以说他谦虚忍让,也可以说是有自知之明。

    当然,他这种态度是对那些真正有本事,能让他心服的人。

    他和姜闻讨论剧本,让程晓东掌控武戏,甚至把剪辑的权利交给剪辑师。

    这种放权正是冯晓刚的高明之处。

    我可能没你们有学问,懂得多,艺术感强,可我能把你们组合到一块儿,拍出一部让观众觉得还不错的片子。

    《卧虎藏龙》拿到奥斯卡奖,冯晓刚的心头火热,同时压力倍增。

    他不掩饰自己对于名利的渴望,想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受人尊重。

    为此他拍贺岁片,加入导演协会,积极参加电影行业的各种活动,让自己在这个圈子里一步步的向前。

    奖项是冯晓刚的软肋。

    他被定义为贺岁片导演,在国外电影节拿个奖还被嘲讽为乡镇奖。

    媒体把他称为大导演,是说电影票房,而不是指他的艺术成就,这一点恰恰是国内演艺圈最为看重的。

    张亿谋正是因为拿了很多奖,才在演艺圈混得开。

    如果《英雄》也能拿到奥斯卡……

    冯晓刚不止一次的冒出这个念头,其实,不光是他,《卧虎藏龙》的成功让很多人都有了想法,这很正常。

    要是真的不想那才不正常。

    林子轩和冯晓刚分析过,《英雄》拿到奥斯卡的几率很小,奥斯卡不可能连续把最佳外语片奖颁给华语片,还是同一类型的武侠片。

    《卧虎藏龙》的获奖恰恰说明未来几年内华语片获奖的难度大增。

    可惜,有些人还是想试一试,觉得这是个机会,不然不甘心。

    冯晓刚同样如此,就算不拿奖,在心里想想又没关系。

    他感觉到在《卧虎藏龙》获奖后剧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每个人就像是拧紧的发条,卯足劲的干活。

    原来还需要催促,如今主动性大大提升。

    包括香江的工作人员,拿出了浑身的本事,奥斯卡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

    《英雄》在投资规模和演员阵容上和《卧虎藏龙》不相上下,还有美国电影公司的投资,极有可能复制《卧虎藏龙》的成功。

    这帮人也想到奥斯卡上风光一把,不仅是风光的问题,参与制作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他们今后的身价就不同了。

    冯晓刚乐见其成,偶尔还拿《卧虎藏龙》鼓舞士气。

    程晓东是香江著名的武术指导,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进入武行,在其中摸爬滚打了三十年,担任过多部香江经典武侠片的武术指导。

    香江武行竞争激烈。

    这次袁和评凭借《卧虎藏龙》在好莱坞大出风头,程晓东自然不甘落后,在《英雄》的动作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卧虎藏龙》的武打场面以剑为主,剑走偏锋,轻灵飘逸。

    尤其是在竹林上的打斗,看起来赏心悦目,美轮美奂,只是缺少一种刺激感。

    《英雄》中突出剑术凌厉和凶险的一面,刺客之间的较量,不是儿戏,而是生死相搏,性命攸关。

    程晓东想展现另一种武打风格,更为大气和激烈。

    《卧虎藏龙》是一个江湖里的故事,《英雄》则到了国家的层面,千年前的游侠剑客不受拘束,快意恩仇。

    到了《卧虎藏龙》里,武林人物和官府牵扯太深,进退两难。

    这两部影片在各个方面都有区别。

    拍完这一段,冯晓刚上前和程晓东聊了几句,主要是替身的问题。

    李桉拍戏要求演员尽可能的不用替身,冯晓刚要求危险的场景一定要用替身,这是对演员的保护。

    武行的替身有功夫底子,遇到危险知道该怎么避开。

    演员不行,容易伤着自个,一旦受伤,拍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在这方面各个导演的想法不同,李桉更注重表演的真实性,替身没法表演。

    冯晓刚要保障影片顺利拍完,不能让演员出现意外。

    王保强站在外围,望着冯晓刚和程晓东聊天,远处是姜闻和赵闻卓。

    他在《英雄》剧组呆了几个月,系统的了解了剧组的运作流程,这可是数百人的大剧组,每个部门各司其职。

    武行主要负责武戏的拍摄和指导。

    《英雄》开拍后,他演过龙套,做过替身,没事的时候就在一旁观摩,虽然辛苦,却觉得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做群演可没有这种机会。

    他出演的《盲井》不出所料的没有通过总局的审查,只能走国际电影节路线。

    影片在柏林电影节拿到了一个艺术成就奖,西方电影人热衷于这一类的影片,导演李洋有了些名气。

    但对王保强来说,情况没有太大改变。

    《盲井》不能在国内上映,由于违规参加电影节成为禁片,好在导演和演员都不出名,处罚力度不大,就是罚款和写检查。

    主要是这种情况太多了,第六代导演成群结队的冲向国际电影节。

    只要不是那种主题思想有问题的片子,基本上是不让在国内院线上映,总局在这方面的管理比九十年代宽松不少,风气逐渐放开。

    王保强没有因为《盲井》一炮而红,不过也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冯晓刚和程晓东聊完,朝外围走去,他要抽时间到医院看看傅标。

    对于傅标的遭遇他感同身受,他自己就有心脏病,拍《大腕的葬礼》那会住过院,现在还随身带着急救药。

    在这一行工作,生活不规律,疲劳过度,都容易引起病症。

    冯晓刚一边走一边感慨,猛然间看到王保强,他对这个人有些印象,是自己公司的演员,就冲着王保强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