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东宋变化与发展

玖儿久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自从东宋朝廷从中原迁移到南洋后,逐渐改变之前的农耕,加大了对商业的重视,因为南洋各地土地并不是很大,且东宋各个行省之间有很远的距离,不再向之前中原那样连在一起,需要走海路,控制难度极大。

    东宋朝廷为了有效控制各行省,一直在想办法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用以增强对各地的控制和负责各地的安全。

    在东宋朝廷迁到蓬莱后,更加需要海军来增强中央的权威。

    在赵昺经历婆罗洲总督叛乱后,进一步推进海军的建设。

    一直到景炎四十年(公元1314年)东宋朝廷终于完成了由一万五千人组建的海军,这支海主要负责蓬莱及南洋各行省的治安和巡视。

    自从有了海军的巡逻,南洋各地的海盗变的非常少了,东宋的商人们更加活跃了起来,在西洋商会的组织下,各地的商人在南洋及天竺等地来回奔波,加快了各地商品的流通。

    东宋朝廷针对商业,专门建立了一个管理机构,商业司。

    商业司主要负责协调各地商品的价格和负责征收商税。

    商业司由户部统辖,收取的税全部上交中央,商业司除负责收商税外,也要打击商人不交税的行为。

    敢不交税的,直接封他财产,直到上交应该交的部分为止。

    东宋朝廷对商业的规范的管理,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为东宋朝廷提供了一份可观的财政来源。

    朝廷对商人虽没有以前那么大的限制了,但是还是严禁商人参与科举,但其后人可以,也严禁官员从事商业行为。

    东宋现在的环境有利于让人产生向外扩展的思维,毕竟外面的世界如此大,有很多发财的机会。

    在东宋朝廷迁到蓬莱后,东宋的农业也有了大大的发展。

    在蓬莱北部可以耕种的地方,大都开垦为了田地,用于种植农作物。

    但蓬莱北部大部分都是草原,不利于开垦耕地。

    东宋朝廷就让人开始在当地的草原建立了牧场,用以养殖牛羊等动物。

    在在随东宋商业的发展,一些商人发现城内的那些富贵人比较喜欢一些青菜之类的素食,于是商人们开始鼓励农民改种一些青菜等,然后商人在收购,卖到城中。

    这一条商业链逐渐形成,慢慢地在西洋商会的组织下,商人们建成收购协会,统一向农民收购蔬菜之类的东西,从中大赚。

    蓬莱大陆上有着非常多的矿产,东宋朝廷在其各地都建立了矿场,用以负责挖掘煤矿等矿石。

    东宋逐渐变成了一个商业、农业、矿产三者组成的国家。

    用东宋皇帝赵昺的话,东宋是一个生活在羊背上,坐在矿山上的国家。

    东宋的科技也在朝廷的支持下,有了一些发展。

    工部在对玻璃的打磨方法做了研究,发明了一个高三米多的巨型透镜,这个透镜在正午的烈日照射下,光源会被集中到一个点上,这个点温度非常高,长时间会引发大火。

    他们找了一艘木头废船,在用透镜照射下,没多久船就起了大火,赵昺将其命名为火神炮。

    但是这东西只有架设在特定地点才会起作用,而且不能随意转向,否则太阳就射不到了,实用性很低。

    不过可以设置在海岸上,作为岸防炮来攻击战船。

    工部根据之前发明的火统,再一次将其改造,让它变的灵活小巧,可以一个人操作。

    并且只需要在枪尾点火,就可以发射,射程比弓箭还远。

    工部因为这种火器在发射时需要点燃引火线,将其命名为“火绳枪”。

    赵昺在看到火绳枪的威力后,立刻下令制造,并且要秘密制造,任何人不得泄露消息。并下令从此以后所有的火器都必须由官方制造,民间不的私自制造火器。

    在景炎四十五年(公元1319年)第一批共五百支火绳枪被制造出来,并列装给禁卫军,因其在景炎四十五年制造,所以将其称为“四五式火绳枪”。

    火绳枪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宋军的战斗力,并且减少了一些费用,因为火绳枪可以取代弓箭手,一个弓箭手的培养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而火枪手却不需要那么大的代价。

    有了火绳枪,赵昺就将其与火炮组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火器部队,称为“火器营”。

    之后赵昺下令在蓬莱各地建立火器兵工厂,这些工厂全部由朝廷管理,专门负责产生火器。

    火绳枪的发明使宋军的装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几年的亦换装,从中央到地方,宋军的装备几乎全部变为了火器部队。

    当然也不是只装备火器,毕竟火绳枪有很多缺点,比如换弹时间长,下雨天不能用等,所以宋军也只是在军队中都组建了火器营而已。

    但火器加入大大减少了宋军的伤亡,因为土人根本接触不到宋军,就被火器打败。

    火器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对蓬莱南部的开发。

    在景炎六十年(公元1334年),东宋朝廷终于完成了蓬莱北中南部沿海城市带的打通,使得东宋在蓬莱南部的大平原建立了很多的农业田地,使其那里变为了东宋的粮仓。

    东宋中原人口突破百万,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蓬莱大陆,百万人口依旧不行,所以东宋朝廷又颁布《人口增长法》,如果每个家庭可以育孕更多的人口,那朝廷将给予非常富厚的奖励。

    景炎六十七年(公元1341年)时年七十岁的东宋皇帝赵昺在某次用膳后,呕吐不止,朝廷当即紧张起来,怀疑有人下毒行刺皇帝。

    但是经过赵启璋调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而且之后数日,皇帝也没有发生类似的症状,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景炎六十九年(公元1343年)七十二岁高龄的东宋开国皇帝赵昺宣布退位,由时年二十七岁的皇长孙继位,改元隆兴,因为儿子们此时年龄也都很大了,大儿子都五十三岁了,当了皇帝也蹦跶不了几年了。

    而之所以退位,是为了防止担任总督的皇子们因不满而起兵造反,赵昺打算扶持一下皇孙,但愿东宋不会毁在这次皇位继承上。

    公元1345年,赵昺搬到位于吕宋的行宫,打算在这里为子孙守好东宋大门。

    此后几年里他每日都花大把的时间坐在宫殿里,北望中原,一坐站是几个小时,不知道在想什么,也不接见各路大臣,就在那里石头一样坐着,送饭的宫女太监们观之无不落泪。

    公元1347年,东宋开国皇帝赵昺,某天早晨在行宫中像往常一样面朝北方,眺望着视野中早已不存在的中原时,在碎金船明媚的朝中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五岁。

    关于他的庙号,有两种说法,后世对他到底是为东宋太祖皇帝,还是世祖皇帝,一直难以形成统一看法。

    矛盾的核心在于,南洋的东宋和中原的大明,这两个并存了数百年的王朝,到底谁是中原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