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元收入与消费

书凡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中国式家庭面面观最新章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就业观念、就业形式、就业格局的变化,非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渠道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居民家庭收入的较快增长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十五”期间各地政府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植力度,为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保证。居民家庭来自个体经营净收益成倍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住房条件的改善,购房投资的居民增多,出租房屋收入迅速增长。2005年家庭人均出租房屋收入比2002年增长6.2倍;住房市场的起动,带动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2005年家庭人均提取住房公积金收入将达到200元左右;另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居民间相互沟通,联络感情,礼尚往来增多,赡赠送收入迅速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离退休人员和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很好保障。“十五”期间,为了使广大离退休人员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连续多年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标准,并补齐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外退休金实现了退休金足额发放,使居民家庭收入中来自养老金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来自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人均将达到3300元左右,比2000年增长66.6%,年均递增10.8%。同时,在“十五”期间,出台了多项保障措施,使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加大再就业工程力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人员救济金标准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困难职工和困难家庭生活得到“应保尽保”,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长34.2%,年均递增7.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曾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量的消费阶段,第二是质的消费阶段,第三是感情的消费阶段。*21世纪,人们消费总体层次和构成向高层化、舒适化、感性化方向发展,人们消费需求亦日趋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情绪化,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和精神的愉悦,“情绪价值”消费观愈发明显,“机能价值”消费观日趋弱化,情感营销成为树立企业形象、塑造品牌美誉度、拓展市场的新生利器。

    消费观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元的,正如价值观和文化可以而且应该是多元的;消费方式更应该是多样化的。也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种消费观具有的合理性是相对的,换句话说,就是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因而都不具备普适性。

    因此,每个人在坚持自己的消费观的同时应该宽容对待其他不同的消费观。例如,女孩子花钱修饰打扮、使用名牌化妆品,男青年穿名牌服装、擦古龙香水,都没有什么可指摘的。特别是我们这辈人,切忌把自己的消费观、价值观当作普遍真理强加于年轻人,对他们的个人消费和生活横挑鼻子竖挑眼,人为地扩大和加深代沟。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客观地讲,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但不可否认其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而且大有上扬趋势。为此,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同时,我们大学生也应当充分重视自己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自我正确消费观的培养。

    理性的年轻一代,一方面形成了与时代同步的自己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对我们这代人的消费观表示尊重。同样,我也认同他们的消费观对这个时代、对这个年龄的合理性,并将继续坚持我自己的消费观。

    河北某高校学生李某,在网络上结识了无业游民王某,在王某的“带领”下,没几天就花去了4000余元。另一所高校的学生张某,二年级交上了女朋友,由于家境不富裕,便向老师、同学和亲戚借钱,负债高达1万多元。这位原本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在期末考试时,6门功课竟有5门不及格。这是笔者在进行“河北省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时接触到的真实例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消费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而各高校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和消费道德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

    如今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已成为一个庞大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对于大学生消费,社会上一直是众说纷纭,因为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校园现象,而是和家庭、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专题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我们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找到一种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

    人类*21世纪后,特别是西方的后工业化社会,随着“闲暇”的增多,物质消费已不再是最终目的,温饱也不是生活的主要问题,人们开始着眼于工作时间以外的休闲活动,此时经济本身出现了“休闲化”倾向。与早期的劳动相比,其工作与休闲的概念有了迥异的性质和内涵。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把“闲”看成是对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闲”又成为人类获取社会资源与财富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市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措施并狠抓落实,从而确保了我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据我市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元,增长13.06%;人均消费支出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元,增长23.2%。

    一、城镇居民收入多元化。居民户的总收入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工薪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随着我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为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从单一走向多元,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1、工薪收入稳步增长。随着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提高,地方性增资政策的出台,以及政府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上半年人均工薪收入元,同比增长25.7%,占总收入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

    2、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上半年,我市人均财产性收入元,同比增长195.8%,其中:出租房屋收入元,占财产性收入的91.8%,其绝对额是同期的3.8倍。

    3、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转移性收入其构成主要是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以及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元,同比增长112%,其中:离退休金为元,同比增长82.5%,辞退金为元。可以看出推行养老金社会化管理,保证了离退休职工能按时足额地领取离退休金,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机关、事业、企业的退休职工工资都得到了调整,失业人员的辞退金及时到位,使人均转移收入出现较快增长。

    4、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有所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元。

    二、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多样化。随着收入的日益增长,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正由传统的居家型消费向更高质量的享乐型消费转变。贷款买房、买车和上学渐成时尚,假日经济带来了旅游消费的较快增长,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出。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又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三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买的品种繁多,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应有尽有。

    1、健康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所谓“防病胜于治病”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富裕的生活使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希望获得健康的保障,“健康是本钱”正成为共识,各种体育休闲运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工薪阶层的选择。保健品、治疗仪的、健身器、养生健康书等等成为市场热销的东西,取代过去的山珍海味的奢华消费转为了新型的健康消费,科学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

    2、旅游消费。近年来假日经济带动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居民旅游消费的增长。节假日期间,许多人都出去旅游,不仅在国内游,还到国外游,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

    3、知识消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快智力投资,仅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用元,其中:人均家教费用支出11.49元;人均参加各类培训班支出元,是去年同期的*倍。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智力投资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老年人上老年大学,中青年考研、学计算机、学外语,用时髦的话说这叫“充电”,实际点说更多的是为了激烈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现代人懂得投资的重要,更懂得知识才是竞争力的关键,这些都反映出人们的精神追求。

    4、信息消费。随着近几年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不经意间,“手指时代”已真切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便捷的通讯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信息消费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一大消费主题,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消费成为时代主题。

    5、时尚:两套新衣服,新被子简单的家具,就是六、七十年代结婚。时代变了,结婚都变得名目繁多而讲究了,几十辆豪华轿车、丰盛的婚宴,陆地上结婚不行,还要到海上、空中举办婚礼。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相信,咱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工城镇居民生活迈上“富裕型”行列

    近年来,我市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资料显示,年,东莞市的GDP平均增长速度达18.4%,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行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各经济类型职工的工薪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性支出呈上升趋势,消费结构倾向多元化、个性化、理性化。

    一、收入稳步增长

    1、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继续攀升创新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元,增幅比2002年的3.7%提高5.3个百分点,是近5年来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也就是说,2003年居城镇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创历年来的新高,比6元,增加6965元,增长60.5%,年均增长9.9%,比全省平均水平(元)高出6087元。在省抽样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名第2位,比第1名的深圳市(元)低7465元,分别比广州市、珠海市、佛山市和中山市高出元、3*年年,在所调查的居民家庭中,各经济类型职工的工薪收入普遍有所提高,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平均每一就业者的工薪收入26*2元,比6元增长51.1%,年均增长8.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61.3%;集体经济单位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77.6%;个体经营者净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5.0%;个体被雇者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49.2%;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1.1倍;其它经济类型(三资、股份制企业)收入246*元,比1998年增长49.2%;其它就业者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7倍。此外,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利息和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它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其它财产性等)、转移性收入(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辞退金、赡养收入、亲友搭伙食、提取住房公积金、记帐补贴、其它转移性等)也逐年增长,人均分别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8倍和15.0%。

    2、中、低收入组的家庭收入普遍有所提高。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低、中收入组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022元和*33元,比1998年分别增加元,增长14.9%和43.2%。年均增长2.8%和7.4%。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家庭平均水平虽然与我市高收入户的家庭较大差距,但与省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排列最后二位的兴宁市和普宁市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元,这表明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整体上达到较高的水平。

    3、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支相抵结余金额不断增加,至2003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31亿元,比.7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我市从1995年通过省小康达标验收,现在我市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正朝着“三步走”的第三步富裕的方向迈进。

    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五年来国家和市先后多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的养老金,同时提高了国企下岗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二是我市大批外向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职工收入逐年增加。三是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个体经营者收入逐年增长。四是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企业结构调整,体制转换,部分单位给下岗职工一次性发放补偿工资或安置费,增加了下岗人员的收入。五是近年来,随着居民投资理念的更新,投资收益,财产性收入,尤其是房屋出租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等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二、消费结构多元化

    1、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近年来,国家在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拉动了消费的增长,促使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持续增长。2003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元,比1998年增加6802元,增长78.7%,年均增长12.3%,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快2.4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我市城镇居民消费重点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初至中期,居民用于食品、衣着等消费支出比重有所下降,用于家用设备支出比重逐渐上升;90年代中后期,居民消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对于生存性消费资料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需求比重上升;*二十一世纪,居民消费结构时尚化,对于吃的讲享受、营养;穿的讲款式新颖多样和个性化;用和行的追求款式和潮流、讲究品位和高档次;住的讲究宽敞、舒适、现代。

    2、食品消费结构时尚化,恩格尔系数跨入“富裕”生活的较高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断生活水平的标准,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在%为小康水平,40%以下为富裕,对照这一标准,1995年,我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0%,已达小康较高生活水平。2003年,我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1.10%。通过这个小康水平的标识性指标我们不难看出,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跨入富裕生活的较高水平。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需求由“量”向“质”和享受型转变。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4804元,比元增长26.9%,年均增长4.9%。从食品消费支出绝对值看,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消费质量不断改善,居民在饮食消费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科学性、保健性,主食中的大米、油脂类、肉禽及其制品等基础食品消费逐年下降。2003年居民家庭人均大米消费47.12公斤,比1998年减少9.48公斤,下降16.75%;油脂类*9公斤,比1998年减少0.65公斤;肉禽及制品支出38.4公斤,比1998年减少4.49公斤。而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的、低脂肪、低热量、新鲜、保健食品、消闲、方便的食品消费量在攀升,2003年人均蛋类支出51元,比1998年增长1.1%;水产品类支出459元,比1998年增长2.1%;鲜菜类支出354元,比1998年增长12%;干豆类及豆制品支出29元,比1998年增长1.2%;干鲜瓜果类支出3*元,比1998年增长37.5%;糕点、奶及奶制品类支出226元,比1998年增长54.8%。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用餐消费支出逐年增多,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年,人均在外用餐消费支出1614元,比1998年增长2.05倍,占食品类支出的比重为33.6%,比1998年提高24.5个百分点。

    3、衣着消费时尚化、名牌化、个性化。居民有了钱,对衣着审美观念不断改变,男士着装趋向讲名牌、高档、个性化,女士讲求时尚化,特别是现代女性,崇尚流行、新颖的款式,舒适、保暖、不变形、高级纯棉、柔软优质的布料受青睐;现在人们的服装季节性更换加快,消费支出大幅增长,2003年人均购买衣着支出933元,其中男士服装支出261元,女士服装消费支出402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2.7倍和2.2倍。

    4、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拥有量基本趋于饱和。据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在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热水器、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照相机等拥有率比较小。从1996年开始,耐用消费品逐步*普通百姓家庭,1999年前居民家庭所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功能相对来讲比较单一,到了2000年末,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耐用消费品基本趋于饱和状态。年,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家电”、“数码家电”、“全媒体”等高科技产品不断创新和推出“精”、“新”等产品,吸引不少居民家庭对高新技术多功能的娱乐耐用品的消费,尤其是高收入户的家庭,在原拥有高档耐用品的基础上,对一些高科技多功能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至今一人拥有多部手机,一户拥有多机的家庭已经不少。据调查资料显示,至2003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94台、影碟机94台、录放像机40台、成套家具1*套、电冰箱134台、冰柜4台、微波炉86台、空调器226台、热水器124台、清毒柜66台、洗碗机4台、饮水机50台、摩托车166辆、组合音响82台、摄像机16架、照相机102架、钢琴6架、中高档乐器4件、健身器材24件、洗衣机108台、传真机4部。

    5、家用小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等迅速*普通百姓家庭。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前,拥有家用电脑、移动电话等是“富裕”家庭的象征,尤其是“家用轿车”对工薪阶层来说还是个“梦”!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家用电脑28台、移动电话28部,家用轿车仅有2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讯产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入世后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购买汽车、家用电脑的家庭不断增多,移动电话更新频率也加快。至2003年末,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家用电脑96部;移动电话224部;家庭小汽车26辆,分别比1998年增加辆。目前,我市小汽车拥有量在省抽样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中排首位,在珠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汽车*普及时代(国际通行统计惯例中规定,每百户家庭拥有10辆汽车为普及时代)。

    6、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滋补保健品支出快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年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受“**”影响,居民健康意识更强,不但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而且对身体有保健养颜作用的滋补品以及对身体有益的健身器材等都备受消费者青睐,2003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93元,比元,增长52.3%,年均增长8.8%。其中滋补保健食品和医疗保健器材消费支出172元,比1998年增长2.4倍。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速加快。随着科技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投资已经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参加国民教育外,成年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日趋普遍。不少的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如舞蹈*、学钢琴、练毛笔、学绘画等,消费支出增幅较大。2003年,人均用于教育文化支出1171元,比1998年增长91.3%,年均增长13.9%。其中义务教育学杂费支出691元,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和*教育支出118元,培训班和其它支出57元。另外,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尤其是高收入的家庭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之后,消费从满足生活生存需求向享受、休闲生活变化,每年利用“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全家人外出旅游、参观游览购物等消费不断升温,致使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年,人均用于参观游览和团体旅游消费支出1139元,比元,增长2.9倍,年均递增31.4%。

    8、城镇居民居住面积不断扩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为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市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住房建设和房改的力度,从而使住宅逐步实现社会化、商品化,不少居民家庭受到房改的实惠,居住面积普遍增加,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同时拥有两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的比例逐年增加,据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城镇居民户均总使用面积188平方米,比1998年增加59平方米,增长45.7%,年均增长7.8%。随着房改力度的加大,房改房实施到位,不少居民家庭购回房改房,使原来的公房变为私有房,截止2003年末,有94%以上居民家庭住上私有产权楼房,比1998年提高51个百分点。住上单栋住宅占42%,比1998年增长121个百分点;住上三、四居室占54%,比1998年增长2.18倍;住上二居室由户减至2003年的2户,减少10户,拥挤户基本上消除,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住房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100%居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独用自来水、厨房和卫生间,大部分居民家庭居住装修得整洁美观,客厅和卧室还装上空调和配上高档的家具,“富裕”小康从住房的变化也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