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莫道城中羌笛暖

云上芥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疆道红尘最新章节!

    段少华回到宿舍,对白天在杨家的奇遇感慨不已。他躺在床上,抬眼望着天花板。天花板上空荡荡的,只有白炽灯发出丝丝的电流声,与平常的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段少华明白,杨家以后就是自己在新疆的亲人了,自己在异乡终于有根,不再孤单。想起史秀兰老太太慈祥的面貌,杨丽丽的温言细语,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嘴里不由得哼唱蓝宝石那首歌,一丝笑意绽放在嘴角。他决定以后定期去杨家探望,维系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

    周一晚上,段少华已经熟睡了,突然被宿舍开门的声音惊醒,只见李醒蹑手蹑脚地进来,见段少华被惊醒,朝他歉意地点点头,然后倒了一杯热水,打开背包,拿出一块馕饼急不可待地啃了起来,看样子这一趟回伊宁遭了不少罪。

    第二天到上课的时间,李醒还在蒙头大睡。同宿舍的几个人见怪不怪,都自顾自地去上课了,段少华收拾好课本,刚准备出宿舍,李醒突然从被窝里探出头,对段少华说:“少华,你先别走,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段少华急着要去上课,对李醒说:“有啥事中午再说吧。”李醒说:“我摊上大事了,你得帮我合计合计。”段少华只好放下课本,对李醒说:“你说吧。”

    李醒一下子从被窝里坐起来,对段少华说了一段令他无比震惊的话。

    李醒在临近霍尔果斯边境口岸一个兵团团场的外贸企业里担任业务员,除了单位的对外贸易业务外,还偷偷地与人合伙干一些从独联体各加盟共和国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中亚国家倒腾废旧钢材、服装、酒类等小生意,做为自己的“自留地”,可是随着生意越来越大,资金也就跟不上了,于是动起了自己回收的对公业务资金的歪脑筋,从一千、两千,到五千六千,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后来越来越收不住手,挪用公款达到了两万元之多。本以为这次再做一笔,就把公款还上,可是一直合作不错信誉良好的一位哈萨克斯坦客商在拖欠了几万元货款后就再也无法联系上了,这才慌了神。他拆东墙补西墙好容易才凑够了一万元,剩下的一万元怎么也没办法了,只好回到学校,想想还有啥办法。

    挪用公款,那是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段少华看着李醒,对这个昔日挥斥方遒,今天像个霜打的茄子似的能人同学无话可说。

    李醒叹了口气:“少华,我知道你是个穷学生,也拿不出钱帮我,这种事我也不能和家人、同事商量,你平时为人沉稳,快帮我出出主意。”段少华思谋了半天,心里也斗争了半天,最后下定决心,对李醒说:“你挪用的公款最迟哪时候需要归还?”李醒说:“年底要盘账,所以最迟到12月底。”段少华心里有了主意,对李醒说:“你先安心在上课,我给你想想办法。”

    接下来的几天,李醒像换了一个人,和段少华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弄得其他同学莫名其妙,不知道中间的玄机。

    段少华给新疆唯一的好朋友梁和景写了求援信。信里说自己遇到了困难,想借3000元钱,并没有多说借钱的用途。自己存折里还有3000元,剩下的只有李醒自己去凑了。

    10天以后,一张汇款单寄了过来,附言只有三个字“兄何事”,金额是5000元钱。段少华眼眶不由得热了,他仿佛看见梁和景在工地上汗流浃背地干活,收工后赶紧即到邮局汇款的样子,这5000元,是他全部的积蓄了吧?真是自己的好兄弟啊!没看错人。

    当段少华将8000元钞票交给李醒的时候,李醒激动地语无伦次,使劲拍了拍段少华的肩膀,飞快地到银行给单位汇款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醒和段少华狼狈极了,两个人成了彻头彻尾的无产主义者。只好有时跟着伊明买买提到民族食堂混一顿,有时到杨丽丽家打秋风。眼看寒假来临,如何度过这个寒假成为摆在段少华面前的难题:回家老家看父母是别想了,要么去找陈经理、梁和景继续打工,要么就地在乌鲁木齐找个饭馆之类的混个温饱。他整日价心神不定,自然逃不过杨丽丽的火眼金睛。一天在课间,杨丽丽把他叫到操场上,问他到底遇到了啥事,段少华起初不肯说,在她的再三追问下,他才期期艾艾地把给李醒借钱的事告诉了她,只不过没有提及挪用公款一事,只是说李醒做生意被人骗了。杨丽丽听了气得直跺脚:“骗你个大头鬼!哪有你这样实在人,轻易就把这么一大笔钱借给别人,你以后上学怎么办?”“打工继续挣呗。”看到段少华这样一幅无所谓的样子,杨丽丽冷着脸留下一句:“活该你挨饿!”一扭身走了。

    下午上课,杨丽丽悄悄递给段少华一本书,并扭头狠狠瞪了他一眼。段少华拿过书,翻开一看,里面夹着300元钱,心头一热,想起自己莽撞地给人借钱,造成现在的窘境,心里惭愧,不由得把头深深地埋在胳膊里。

    这300元算是暂时解了两人的燃眉之急。李醒嬉皮笑脸地说段少华是宋公明,杨丽丽是及时雨。段少华对他说,那钱可是我兄弟在沙漠里苦熬出来的,你缓过来赶紧还我!李醒连连点头。

    过了几天,李醒神秘地把段少华叫到一个角落,掏出一本小册子给段少华看。段少华接过来一看,封皮上写着《新疆打工指南》,印制粗劣,别字连篇,是个典型的地摊货。段少华不解地望着李醒,不知道他葫芦里埋着什么药。

    李醒说,这是他从一个朋友那里淘来的,市面上不多,如果偷印一批,一定可以卖不少钱。段少华把那本小册子仔细翻了翻,上面有各地州的劳务市场位置,矿山、砖窑、建筑工地、棉花、果业等各行业的平均工价,确实是一些内地来新疆打工民工急需的信息。他打过工,知道对于两眼一抹黑来新疆讨生活的打工人员的难处。于是对李醒说,成,咱们抓紧时间干。

    两个人足足准备了一周。刻蜡纸,找油印机,然后在周末趁宿舍无人,一宿没睡,油印了500本小册子,装在书包里,各自瞪着一双布满红血丝的大眼,来到了乌鲁木齐南站。

    乌鲁木齐南站广场上人山人海。大部分是辛苦了一年,兜里多少有些辛苦钱,准备回老家过春节的打工者。这些人或是夫妻,或是同乡,三五成群,守着一堆行李,等候那列火车,承载着失望或希望,喜悦或悲伤,准备踏上回家乡的旅程。

    当段少华和李醒鬼鬼祟祟地向人群兜售那本小册子时,立马在人群里引起了一阵骚动。民工们文化不高,但是小册子上的内容立即吸引了他们,人们议论着小册子上的工价,争论工价的高低,盘算自己劳动所得是否吃亏或占便宜,顿时引起了一场争先恐后购买的热潮。

    见到人们的购买热情,李醒立马把小册子由一元涨到了两元,饶是这样,500本小册子还是被一抢而空。两个人飞奔回宿舍盘点收入,800元钱,两个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又投入到疯狂地印刷工作中去。

    两个人随后又雇佣了几个同学,到火车站、劳动力市场、批发市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大肆兜售.到12月底,资金已经积累了6000元钱。

    李醒又凑了2000元,将8000元钱给了段少华。两个人没有叫其他人,找了一个小酒馆,喝得酩酊大醉,李醒搂着段少华的脖子,反复念叨一句话:“你是我一辈子的兄弟,典型的儿子娃娃!”

    第二天,段少华将5000元钱汇给了老杨,叮嘱他帮忙转交给梁和景。过了几天,老杨把钱又汇了回来,附言很简单:人已离开工地。段少华捏着这张汇款单,茫然地站在人潮涌动大街上,1993年最后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开始飘落。

    本文原创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