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姚启圣

物语000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大明开局就登基最新章节!

    第1005章?姚启圣

    康熙十八年,刘国轩、吴淑、何佑等占据郭塘欧溪头,准备毁断江东桥以攻取长泰。

    姚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郑锦军队,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士兵14000余人。

    五月,刘国轩、吴淑等率万余人谋夺江东桥、榴山寨,姚启圣同赉塔、石调声击败之,至太平桥、潮沟,杀敌千余。

    康熙十九年二月,姚启圣与赉塔、杨捷、石调声督兵攻复海澄县,提督万正色攻克海坛,姚启圣同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19寨。

    另派遣军队渡海,攻下金门、厦门,招降伪将军朱天贵、杨彪等。叙恢复长泰等县功,进封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正当姚启圣迎来人生巅峰之时,他的一些作为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

    时任左都御史的徐元文上疏弹劾姚启圣,说他“秽绩彰闻,孑身戎行,遂冒军功,以虚词为实事,以干没为己赀”。

    徐元文这是在弹劾姚启圣虚功冒赏,侵吞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然后拿出来做拼军功的资本。

    因为姚启圣发迹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屡屡逃亡、曾被革职的低级罪官,哪有钱用来招募兵勇,还养着一个庞大的护卫(史料称姚启圣当布政使时,亲兵护卫多达三千多人)。

    此外,徐元文还指控姚启圣私生活糜烂,拆毁民居建筑,佣人上千人,数不清的舞女歌郎。

    他年近花甲,还强娶长泰县乡绅戴玑的孙女为妾。最后徐元文给了总结性的建议:

    委以封疆,甚非八闽苍生之福,乞部确察严议,以为人臣诡谲行私者戒。

    徐元文的这些指控并非是空穴来风,姚启圣自身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其品行也有待商榷。

    但在能力方面又很突出,加上这一时期,正是康熙收复台湾的关键时刻。

    因此他给了姚启圣申辩的机会,并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的世职。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攻克台湾,姚启圣还兵福州。

    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姚启圣的功劳是不容置疑的,甚至比施琅还要大。

    姚启圣即将收复台湾之时,康熙却派了施琅前去主攻。

    这相当于变相地架空。攻下台湾后,功劳全被施琅抢走,前期的铺垫也十分重要。

    但朝廷和历史对此不管不问,将功劳全部归于施琅。

    而施琅却是姚启胜亲手举荐的,心里的各种滋味,恐怕只有姚启圣最清楚。

    返回福州后,姚启圣闷闷不乐,不久旧疾复发,病逝福州,享年六十岁。

    这实际上也是康熙作为统治者与姚启圣作为臣子之间的“争斗“。

    康熙势必要挫一挫姚启胜的傲气,才会毫无征兆地空降一位将领,抢了原本应属于姚启圣的功劳。

    然而精明如姚启圣,他也看透了这一点,自己的一生不过都是皇帝手中的棋子。

    纵然心怀大清、心怀天下,也逃不过任人摆布的结局。

    这场与皇帝的较量中,自己终究还是败了。可试问,古往今来,又有谁?真正迎来了胜利呢?

    而在施琅入京觐见康熙,并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靖海侯时,姚启圣已经病逝,享年六十岁。

    按照惯例,封疆大吏死后,朝廷都会有所表示,不是加官晋爵,给一个合适的谥号等等。

    姚启圣又和一般的督抚不同,毕竟是立有军功的,但康熙没有按例赐祭葬,给谥号,就连官方总结性的祭文也没有。

    这就说明,康熙没有对姚启圣盖棺定论,大致还是持否定态度的。

    事实上,姚启圣在福建百姓的心目中,其形象也很一般。

    同时期的福建巡抚吴兴祚尽管也没有得到康熙的褒奖,但他死后当地官民拥戴,呼吁将其作为好官祭祀。而姚启圣不然。

    姚启圣死后不久,朝中御史便追究他修造船舶、军械亏空四万七千两银子,请求康熙给予严肃处理。

    康熙他念及姚启圣生前劳苦,免于追缴,这多少还是给了姚启圣一点面子。

    作为皇帝,一个帝国的统治者,康熙不喜欢姚启圣的性格,他并不完全接纳这个劳苦功高的臣子。

    因为康熙比谁都明白,姚启圣虽然感激自己的知遇之恩,钦佩自己的雄才大略,但实际上还是不接受自己、看不惯官场上的虚伪与狡诈。

    纵观姚启圣的一生,可用“骄傲“二字概括。康熙对他可谓“又爱又恨“。

    他不像李光地那样对康熙言听计从,也不像周培公那样直言顶撞。

    而是顺从中有些反叛,钦佩中又有桀骜不驯,巧舌如簧,一针见血地讽刺朝中官员。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使得他极尽批判之能,只为给当时污浊的官场带去一丝清风。

    尽管个人的努力在大环境面前如蜉蝣撼大树,但他的风骨值得后人敬仰。

    为弥补禁海、封锁台湾给沿海居民造成的损失,康熙下令,凡迁地的居民都可得到土地和银两,可百姓实际得到的银两远远少于应该得到的。

    姚启圣心里知道这是被各级官吏层层克扣的结果,可面对责问,他仍无能为力。

    他说,他恨死了这些蛀虫,可是为了完成海禁,他只得这样做。

    这种无奈是官员的良心,是真正的体恤百姓,也是看透世道的清醒与消极。

    其实说起姚启圣的风骨还真的不存在,无论别人怎么评论他,姚启圣在朱由检的心里就是汉奸。

    虽然此人很有能力,可是他主动投清,并帮助东掳围剿明军都是朱由检不可原谅的。

    不过那是历史,而现在朱由检已经改变了历史。

    现在姚启圣是没有机会投降东掳的,东掳早就被灭了。

    朱由检总不能想到姚启圣在后世投清就莫名其妙干死他。

    所以朱由检一时陷入沉思,他暂时找不到治罪姚启圣的理由。

    还有就是此人还有点作用,至少目前他表现很好,又很爱民。

    算了,以后看看情况再说,本想和姚启圣好好谈谈的。

    可是想到姚启圣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汉奸,朱由检突然没有了那个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