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势力初创

鹤白梨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汉末之民心天下最新章节!

    这一整天东方明都显得格外兴奋,毕竟平白得了一笔意外之财,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做事的基础。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东方明经历了父母饿死的悲痛,见到了易子相食的惨剧,心里早就萌发了要改变这种悲剧的念头,而且他本身也有一番建功立业的心思,否则岂不浪费了自己所拥有的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

    东方明仔细考虑过,要想建立功业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投靠一方势力,为别人打工;二是建立一方势力,自己做老大。

    说到投靠一方势力,东方明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若要去投靠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太平道、董卓、袁绍、袁术这些注定失败的势力是肯定不能选的。

    事实上,东方明还是很同情太平道的,都是一群吃不饱饭的流民,被逼无奈才走到造反的地步。

    但是太平道发动的黄巾起义局限太大,一没有根据地,二缺乏拥有战略头脑的领袖人物,三没有自己的知识群体。除非东方明自己成为领导者,否则不可能改变这种局面,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东方明不赞成以宗教形式组织的势力,一旦这种势力夺取政权很可能会建立****的政权,从而演变成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宗教干涉世俗政权,这是东方明不愿意见到的。

    至于董卓和袁绍、袁术之流,即使他们没有失败,东方明也不愿意投靠。

    董卓属于豪强,而袁绍、袁术则是世族,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们所处的阶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代表底层平民的利益,这与东方明要改变社会悲剧的愿望不符。

    曹孙刘是这个大时代大浪淘沙后的胜利者,是投靠的最好选择。

    但是曹操生性多疑,以东方明的表现在他的麾下太危险。而且曹操虽然也努力地重用寒门,但是曹魏集团始终无法摆脱世家大族的影响,最终被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氏取代。

    世家大族掌握政权的结果就是内斗,而内斗的后果就是胡人南下,五胡乱华,汉人衣冠南渡,华夏大地一片混乱。

    孙氏集团的基础在东南,肯定不会另起炉灶。但是正所谓成也东南败也东南,后继的孙权一辈子都被东南世家掣肘,以至于终其一生都只能在东南那一片打转,未能寸进。

    至于刘备,大半生都在流浪中度过。当然,这不重要,以东方明的见识完全可以帮他扭转局面。只是东方明不喜刘备为人,认为他太虚伪,明明想造反当皇帝,却偏偏处处打着一心为民、忠于大汉的旗号。

    而且刘备用人也多是荆湘世家和蜀中大族,即使是诸葛亮,他的出身也没出这个圈子。

    东方明仔细思考了曹操、孙氏、刘备三大集团,除了个人情感等主观因素以外,最终让东方明将他们排除的原因是:这三大集团从始至终都无法摆脱世家大族的影响,最终成为世家大族的代言人。

    这与东方明的诉求不一致。后世而来的东方明不希望建立一个门阀政权,而此时期正是门阀形成的关键时期,东方明绝不愿意再给它增加养分。

    尤其是这一段时间的流民经历,让东方明体会到了黎民百姓生活之艰难,因此他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尽可能地维护平民利益的政权。

    那么现在摆在东方明眼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建立一方势力,自己当老大。对于一方势力而言,一般是三个要素:人、钱、地盘。

    地盘,以东方明现在的情况是不可能拥有的,暂时不需要考虑。

    至于钱,东方明刚刚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可解一时之需。

    现在人是最重要的,也是目前东方明可以实现的,但是也是最危险的。

    现在整个大汉到处都是流民,以东方明的见识完全可以接收流民为己用,但是这一段时间东方明却压根没有这样做。

    这不是因为缺钱,如果真的想弄钱的话,对于东方明来说还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新农具、先进的打铁方式等。

    东方明之所以没有去做,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能力保住这些,一旦遇到贪婪的人,极有可能连命都搭上。所以东方明宁愿每天继续过着住狗洞打猎的生活。

    现在虽然有了一笔钱财,但是东方明依然不敢去招人。因为他太小了,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一旦显露财富,极有可能引起贪婪的目光,那就悲剧了。

    一直以来他每天坚持锻炼,不停地用木棍练习突刺和劈砍就是为了增强个人武力,以便将来能够震慑住别人。

    虽然不能招人,但是东方明还是决定好好地利用这笔钱,努力增强自身实力。

    东方明等了几天之后才拿了一些五铢钱进城。东方明之所以要等几天,就是担心那些人发现钱不对之后会采取一些自己想不到的手段,万一撞上了就麻烦了。

    而且东方明只敢拿五铢钱而不敢拿黄金,就是因为黄金太显眼,以自己的年纪拿着黄金去用很容易引人怀疑。

    东方明进城找了一家铁匠铺,打造了一杆铁枪和一把环首刀。

    本来东方明是想打造一把唐刀的,这是东方明最喜欢的兵器,既有刀的霸气又有剑的儒雅,艺术感十足,可惜局限于技术的原因,东方明只好选择了一把这个时代常见的环首刀,但是东方明在心里发誓将来一定要打造出唐刀。

    武器有了,东方明每天就在熊耳山上对着树练习,不停地用枪刺树干,用刀劈砍树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说法是极有道理的,自从东方明用实物兵器练习之后,明显感觉比以前进步大得多。

    两个月的时间东方明一共砍坏了两把刀,刺废了一杆枪,于是停止了练习。因为他发现无论再怎么练,进步都不大。东方明知道这是遇到瓶颈了,除非突破或者有师父传授,否则很难再进步了。

    东方明决定实战检验一下,如果效果令自己满意,那么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发展计划了。

    因为东方明知道自己不能总这么等下去,距离黄巾起义只有不到七年的时间了,到时候整个大汉一乱,人在其中就身不由己了。

    而且黄巾起义也是自己发展势力的有利时机,东方明决定在这之前先发展起自己的力量,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看着眼前已经死透的野猪,鲜血流了一地,这是东方明第一次对付这么大的猎物,尽管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是结果还是令他满意的,说明这段时间的练习没有白费。

    东方明当然知道对付野猪和对付人不一样,但是他不可能为了检验自己的练习成果而去对付一个无辜之人。

    灾荒之年最不缺少的就是流民,尽管距离东方明离开流民队伍已经三个多月了,但是卢氏县四周的流民依然不见少,看来这大汉江山是真的要到头了。

    东方明以吃饱饭为条件,很快就买了十个十来岁的少年。

    东方明之所以买,并不是他残忍,而是这个时代如此,他要保证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要知道这个时代背主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一开始众人听到能吃饱饭都觉得难以置信,目光中满是怀疑,毕竟东方明除了壮实一些之外,看起来比他们还要小,实在难以令人相信他竟然有能力让自己吃饱饭。

    但是耐不住饥饿的折磨,最终还是有一些少年选择跟东方明走,毕竟跟他走还有一丝活着的可能,继续流浪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至于这些少年的父母,有的庆幸自家孩子能找到一个活命的机会;有的则无所谓,无论东方明说的是真是假,对他们而言都无关紧要,反而高兴能摆脱一个累赘,毕竟流民的日子是很不好过的,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吃饭的嘴;还有的则满脸艳羡,希望东方明能把自己也收下。

    这些少年中更多的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东方明是比较喜欢这一类的。虽然失去父母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但是对于东方明而言,这类人则无牵无挂,更容易培养。

    所以东方明会特别寻找那些失去双亲的孤儿,而且这些孤儿的生存能力比较低,在这样一个流民遍地的环境下生存是很艰难的。东方明招收这些孤儿恰恰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因而他们的忠诚度也是最高的。

    当然,可能也有一些人会在心里想,如果他不能让我吃饱饭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无论怎样,人是找到了。东方明一开始没敢找太多的人,只有十个,一来担心财力不够,更主要的是担心人多了无法统领。

    不过东方明没有要大人,虽说成年人的能力肯定强一些,但是也更难让他们服从,东方明也是担心无法制住他们。

    而且成年人的思维固定了,学习能力不如少年,这正是东方明现在需要的,他打算用新的方式训练这些人。

    熊耳山是个天然的练兵场,东方明将十名少年带到了自己之前寻到的一处人迹罕至的谷地。

    东方明站在一块大石上,左手按刀,右手执枪,居高临下看着眼前站的东倒西歪,面色蜡黄,瘦骨嶙峋的少年,东方明感慨万千。

    “这就是我的第一批班底。”东方明在心里默默想到,一股豪气油然而生。